春天在哪里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
生1:蝴蝶有没有眼睛和耳朵呢?
生2:蝴蝶喜欢吃什么?它睡觉吗?
生3:蝴蝶的家在哪里?它有妈妈吗?
生4:我见过许多不一样的蝴蝶,蝴蝶的种类到底有多少?
……
学生们心中有许多“为什么”,老师没有马上把答案交给他们,而是鼓励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回校后再利用多种途径寻求答案。
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学生们带着对春天的发现和收获满心欢喜地回到了教室。
〖教学反思〗
春天不在书本里,春天不在教室里,春天在大自然中。培养儿童爱自然的情感不能关门闭户而应该走出去,用美好的大自然来熏陶儿童,用醉人的春风来教育儿童。大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花草树木是儿童的朋友,花鸟鱼虫是儿童探密的对象。作为教师要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欣赏他们的童心、童趣,在儿童对春天的美好情感体验中激发其探究的愿望,引导其尝试观察的方法,促进儿童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点评〗
点评一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自然有许多儿童乐于去探究和了解的事物。教师围绕儿童的兴趣,提供开放式的活动场所――南湖公园,引导儿童开展找春天的活动,不但有利于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产生喜悦、满足、和谐、美丽的情感体验,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价值取向,还有利于培养儿童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品质和能力。
点评二
这是一个在校外进行的发现春天的活动,教师注意利用学校附近的南湖公园作为儿童发现探究春天的大课堂,教师能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带领儿童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开展这一体验性学习活动,其勇气可嘉。但是带出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儿童学习的场所变了,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理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变。我们在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要求儿童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但记录些什么、怎样记录却没有指导;另外,观察也不就是简单地看看,看见什么算什么,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儿童到南湖公园,重点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在儿童观察中做哪些必要的提示或要求,教师同样有所忽略。户外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安全问题,对这一点案例中也只字未提,不知具体活动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教学反思”更像是设计意图说明,对教学过程没有回顾与思考。纵览案例,给人的感觉是更像是一次随意的春游活动,这次活动与下几个主题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这些教师似乎都没有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