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南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
生2:为什么种子长得都不一样?
生3:人要吃饭,那种子要吃什么?
农科所技术人员:种子要长得好,长得快,同样也离不开正确的播种方法。你们瞧我是怎样播种的。
农科所技术人员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播种的正确方法:先在花盆里装上适量的土壤,然后在土壤的表层放上种子,再撒上一层薄薄的土将其覆盖,最后用水把土壤浇透。
生1:哦,原来是这样种种子的。
生2:我知道我的种子为什么长得不壮了,我把种子用手摁到土里后就不管它了。
农科所技术人员: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相信小朋友们的南瓜苗一定会长得壮壮的。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到农科所来找我。
生:谢谢叔叔。
(四)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师:在上节课中,通过农科所叔叔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成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几个方面的条件。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去播种吗?你们想种什么呢?
生:我们想种南瓜。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南瓜种子、铲子和花盆,还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还需要一个水桶。
生:我觉得还需要一个洒水壶。
师:但是现在没有现成的洒水壶,怎么办呢?
生:我们班上有许多空的矿泉水瓶,我们可以用它来做洒水壶。
师:行,你们真聪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的东西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各种废弃的矿泉水瓶制作洒水壶。同学们互相配合,很快地每一个小组都做好了两个洒水壶。
师:都做好了吗?现在,带上我们的工具,咱们播种去。
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到学校的实验基地进行播种。学生们先是在小组中讨论各自的分工安排,然后开始各司其职,有的学生忙着铲土,有的学生则用刚做成的洒水壶浇水,还有的学生则是在旁边提醒同伴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老师和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则进行巡视、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播种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致高涨,他们互相礼让,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每个小组都亲身体验到播种的过程,感受到播种的乐趣。
不错哦 师:种子播下去以后,它会慢慢地发芽、开花、结果,如果要让种子茁壮地成长,我们还要怎么做呢?
生1:我们要经常来看看我们的种子,看它们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生2:我们要每天都来给种子浇水,要经常来照顾它们。
……
〖教学反思〗
较成功的方面:
1.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自己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以感性的事物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更具说服力,也使本课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深入的阐述。
3.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小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4.最后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再次回到实践中体会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完成抽象与感性的融合,真正做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存在的不足:
1.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
2.本课是一个主题系列活动,在活动的延续方面可采取更多、更丰富的形式。
〖点评〗
点评一
这一主题系列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体现了快乐求知、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的《品德与生活》的新理念。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但问题的答案不是教师灌输给的,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互相取长补短,触动其思维的发散、求异。再通过引进校外的教育资源――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到场点拨、指导、传授,协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打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能更直观、深入地获取新知。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洒水壶,学生们尝到了动手创新的快乐,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就是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理念的潜移默化。在播种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生活,积累了经验,发展了能力,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与习惯。这一主题系列活动不仅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从学生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再到最后的引出新的课题,学习内容不断深入。学生课后所写的南瓜观察日记及所创作的图画,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开放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