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正文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07-17 21:06:3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阅读:9802
摘要: 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本课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框架。这里只是粗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初步了解,待全课讲完后,再总结归纳本课较详细的知识纲目。)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商品”中的第一个问题: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商 品(板书)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标签:高一政治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本课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框架。这里只是粗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初步了解,待全课讲完后,再总结归纳本课较详细的知识纲目。)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商品”中的第一个问题: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商 品(板书)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不错哦     (同学们看书第6页的“想一想”)
    (同学乙答)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两条件缺一不可。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劳 动 产 品
    区 别  1、用于交换;
    2、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
    联 系  1、都是过去产品;
    2、都有使用价值;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非 劳 动 产 品 的 物 品 
    区 别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3、是个永恒范畴;
    联 系  都有使用价值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 (提问)为什么农民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送),是劳动产品,自来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 (教师讲解)同样道理, 是劳动产品的自然如空气、阳光等,也不是商品。下面,我们把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提问)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同学甲答)李明同学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来的,所以不是商品。 (同学乙答)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中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再送给别人的所以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同学乙的观点是错误的。王力买来的礼品,在商店七在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王力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且是为了交换。王力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过渡到下个问题)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政治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上一篇:价值观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