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07-17 21:14:18]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530次
摘要: (3)“今日浏览”:捷报频传——A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4、陶醉、激动。各抒己见,畅谈收获。 四、“名剧欣赏”—— 昭君出塞 教师活动 1、 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你知道这些词的来源吗?它们分别来源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由此导入新目。 2、 西汉与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标签: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3)“今日浏览”:捷报频传——A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4、陶醉、激动。各抒己见,畅谈收获。
四、“名剧欣赏”—— 昭君出塞
教师活动
1、 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你知道这些词的来源吗?它们分别来源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由此导入新目。
2、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中有和有战,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历史剧《昭君出塞》,同时请大家思考:
(1) 西汉后期,匈奴族有什么发展变化?
(2) 西汉后期,汉匈关系如何呢?
3、 刚才的表演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思考历史剧中有这样一句话:“王昭君的出塞使她成为千古传诵的和平使者” 为什么这样说?
4、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5、 小结:研究性学习——联系现实,探讨我们今天的民族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
1、 A表演历史剧《昭君出塞》。剧情简介:王昭君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但她有远见卓识,愿作和亲的使者。
B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从课本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读课文,组内交流,明确答案:因为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级交流中积极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思想。
本课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匈奴族对我们祖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汉朝和匈奴无论是和与战,均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3)“今日浏览”:捷报频传——A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4、陶醉、激动。各抒己见,畅谈收获。
四、“名剧欣赏”—— 昭君出塞
教师活动
1、 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你知道这些词的来源吗?它们分别来源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由此导入新目。
2、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中有和有战,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历史剧《昭君出塞》,同时请大家思考:
(1) 西汉后期,匈奴族有什么发展变化?
(2) 西汉后期,汉匈关系如何呢?
3、 刚才的表演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思考历史剧中有这样一句话:“王昭君的出塞使她成为千古传诵的和平使者” 为什么这样说?
4、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5、 小结:研究性学习——联系现实,探讨我们今天的民族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
1、 A表演历史剧《昭君出塞》。剧情简介:王昭君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但她有远见卓识,愿作和亲的使者。
B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从课本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读课文,组内交流,明确答案:因为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级交流中积极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思想。
本课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匈奴族对我们祖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汉朝和匈奴无论是和与战,均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Tag: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