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必修1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本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因此,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本章可以与第3章细胞膜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遵循人们探究事物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胞膜功能的探究和认识,引申出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究。本课时将跨膜运输的实例和跨膜运输的方式合为一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而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将在下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三、教学策略
本设计遵循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渗透作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质壁分离的条件、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等,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四、教学实施程序
教学程序图如下:
[生活常识引入新课]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变硬挺?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教师点拨,突破“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难点。
展示渗透实验装置,由课外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探究实验结果:
1.水分子为什么能够扩散?
(学生汇报自己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渗透作用发生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