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高起点编制市域范围内的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控规等,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历史违章建筑(如城中村等),实施严格控制,逐步引导和推动其改造;对新村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并拆除旧村以腾出土地。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特色,以及广大村民的意愿。结合中心镇修编工作,考虑选取1-2个有条件的中心镇进行国内甚至国际招标,提高规划水平,为全市农村规划建设作出示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高起点编制市域范围内的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控规等,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历史违章建筑(如城中村等),实施严格控制,逐步引导和推动其改造;对新村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并拆除旧村以腾出土地。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特色,以及广大村民的意愿。结合中心镇修编工作,考虑选取1-2个有条件的中心镇进行国内甚至国际招标,提高规划水平,为全市农村规划建设作出示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执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把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同步纳入“十一五”规划和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在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建议省统筹安排,协调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就地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通过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债、彩券或争取国际组织贷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绩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四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机制。除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发动农村基层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等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增强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五是加强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转变过去那种孤立地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注重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增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提高法制意识;培养自立、自助、合作的精神,牢固树立劳动致富、艰苦创业的价值观念;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广大农民精神状态的改变,确保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是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必要的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城市工商业企业、社会组织、民间机构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力量,以经济联系为基础和纽带,加强城乡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心智、出钱出力,并从中尽可能实现互利和双赢。
下一步,我局将在积极配合省委农办即将开展的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专此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4页)》出自:www.89xue.com网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高起点编制市域范围内的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控规等,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历史违章建筑(如城中村等),实施严格控制,逐步引导和推动其改造;对新村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并拆除旧村以腾出土地。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特色,以及广大村民的意愿。结合中心镇修编工作,考虑选取1-2个有条件的中心镇进行国内甚至国际招标,提高规划水平,为全市农村规划建设作出示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执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把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同步纳入“十一五”规划和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在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建议省统筹安排,协调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就地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通过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债、彩券或争取国际组织贷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绩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四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机制。除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发动农村基层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等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增强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五是加强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转变过去那种孤立地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注重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增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提高法制意识;培养自立、自助、合作的精神,牢固树立劳动致富、艰苦创业的价值观念;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广大农民精神状态的改变,确保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是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必要的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城市工商业企业、社会组织、民间机构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力量,以经济联系为基础和纽带,加强城乡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心智、出钱出力,并从中尽可能实现互利和双赢。
下一步,我局将在积极配合省委农办即将开展的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专此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4页)》出自:www.89xue.com网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