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07-09 16:14:36]   来源:http://www.89xue.com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413
摘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受 “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案,标签: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受 “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 们,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 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时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孩子写字时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二、走近作者:1、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同年七月回国。五四运动时期,积极提 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背景资料:《我的母亲》是胡适在四十岁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 录。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绩溪县中屯人, 比其父小32岁。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只有46岁。
三、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受 “严”背后的“爱”。
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 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四、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请读准下列字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自主阅读
(1)思考:文中写了母 亲哪些方面的事?(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概括)
      (2)勾 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格的语句。
明确:(1)概括的讲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而言,一是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5)  做人上的训导(6-7)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 债主。(8)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9-11)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①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③“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④“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1] [2]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芦花荡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