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陈情表学案» 正文

陈情表学案

[11-08 03:38:42]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427
摘要: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卒保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
陈情表学案,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卒保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四,研习课文,讨论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答: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 作者陈说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
    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3.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
    答: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
    4. 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
    答: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5.文中作者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


www.89xue.com     答:以孝治天下。
    6.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答: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7.本文是任何一步步说服晋武帝的?从写作特点来看,他是凭着什么方式去劝说晋武帝的?
    答:(1).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四、研习课文,讨论探究。
    1、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 
    事?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2、思考讨论: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 
    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赤壁赋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