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07-12 14:41:56]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353
摘要: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www.89xue.com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rdqu。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www.89xue.com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2.导入新课
    (1)学生复述课文。
    (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介绍作者、作品。
    4.文章梳理问答。
    (1)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会的不平等。
    (2)试概括本文的结构
    [参考答案]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总结、扩展
    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3.分类整理古汉语常识。
    二、整体感知
    孟子善于雄辩,并气势充沛,使其自己“仁政”的观点鲜明,明确,学习时要研究其具体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