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作用,这两种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特别是思维、情感上的全身心的参与。让学生在经历(学习)“做”数学的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和谐的达成,。这就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在内容的呈现中应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针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部分学生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
(二) 教学目标设计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平移。
(2)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条理的叙述的能力。并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的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难点是,正确的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师:“潍坊有个最有名、最好玩的游乐园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生:“富华游乐园”。
师:“去玩过吗?”(学生反应)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去玩,为什么喜欢?”
(学生说出好玩、刺激等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再次走进富华,游览那些好玩的游乐项目。好不好?”
生:“好!”
师:“在看的时候你要记住都有哪些游乐项目,还可以边看边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生看录像,有的边看边用手势、身体表演,有的模仿游乐项目的声音表演)
[设计意图:创新教育认为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是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认知准备,也就是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二是心理准备,也就是学生对学科、对学科教师及其教学的兴趣、感情好恶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科学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前提开始,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这部分的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