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伙伴-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反思〗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到,要真正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的思想和价值,教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立足生活性,体现人文关爱
在进行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发现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矛盾很多,许多学生苦于无法自行解决,影响了与小伙伴的正常交往。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应该让他们树立与伙伴交往的信心,体验同学之间亲密关系带来的乐趣,结合所开展的如秋游、跳绳、广播操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知道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多么愉快,然后再去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