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教学设计
[07-17 23:40:21]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9783次
摘要: 2、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3、制备培养基和样品的稀释: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并按一定倍数稀释。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教学设计,标签: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3、制备培养基和样品的稀释: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并按一定倍数稀释。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答: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答: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体验无菌操作的实验过程。 操作提示 1、无菌操作 a、取土用小铁铲、盛土样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b、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在火焰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c、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 2、做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平板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3、规划时间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菌落 2、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交流成果,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会对别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课题延伸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脲酶的检测
学生了解酚红指示剂的作用,通过对比认清颜色的区别。
知识的延伸与迁移。
2、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3、制备培养基和样品的稀释: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并按一定倍数稀释。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答: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答: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体验无菌操作的实验过程。 操作提示 1、无菌操作 a、取土用小铁铲、盛土样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b、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在火焰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c、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 2、做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平板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3、规划时间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菌落 2、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交流成果,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会对别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课题延伸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Tag:高一生物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上一篇: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