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种群和群落 教学构思» 正文

种群和群落 教学构思

[07-17 23:42: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9686
摘要:生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形式,大致呈现“J”型。 种群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大致呈现“S”型。 产生条件 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环境条。
种群和群落 教学构思,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生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形式,大致呈现“J”型。

种群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大致呈现“S”型 。

产生条件

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有一环境阻力(1-N/K)存在。

特点

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周限增长率λ保持不变。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量(K)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波动,种群的增长率在不同时期不同。

曲线图示

相互关系

“S”型曲线是自然状态下“J”型曲线发展的必然结果。

 

针对图中“J”型与“S”型曲线关系老师需要弄清的①“J”型曲线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而“S”型曲线可以描述为上述“J”型曲线方程乘上一个密度制约因子(1-N/K)的结果就是我们生态学发展史上著名的“逻辑斯帝”方程。②在“J”型曲线中周限增长率λ是不变的而在“S”型曲线中的λ在不同发展时期是可变的,所以在1/2K时种群增长最快;所以种群数量处在1/2K~K之间时可以用于种群适当捕获,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很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