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
[10-16 19:33: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工作汇报 阅读:90次
摘要: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渊源考察,包头市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投资兴建的重工业基地,中央和自治区级大中型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主体财源。大中型企业收入上划后,这些企业的环境建设、污染治理、文教、卫生、治安、计生,以至粮食消化挂账等公共支出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加重了我市的财政承载能力。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在当时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基础上进行的。基本上维持了原来的支出范围,并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宽而泛,而且负担在逐步加重,一些应由中央与上级财政负担的支出事务,地方也负担了一部分经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职责权限不够明了。尽管十几年来包头。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标签:工作汇报范文,http://www.89xue.com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渊源考察,包头市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投资兴建的重工业基地,中央和自治区级大中型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主体财源。大中型企业收入上划后,这些企业的环境建设、污染治理、文教、卫生、治安、计生,以至粮食消化挂账等公共支出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加重了我市的财政承载能力。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在当时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基础上进行的。基本上维持了原来的支出范围,并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宽而泛,而且负担在逐步加重,一些应由中央与上级财政负担的支出事务,地方也负担了一部分经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职责权限不够明了。尽管十几年来包头市财政支出呈现超常规大幅度地成倍增长,但自身的财力仍不能满足改善民生的需要。
从我市财政经济的占比情况分析,“十五”期间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 值以每年百亿元的总量递增,“十五”期间完成的生产总值2488.8亿元,是“九五”期间总量的2.4倍。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1年—20xx年,分别实现了30亿元、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130亿元到160亿元六次大的跨越,增长速度从3.9%到39.4%,实现了高倍数的高增长,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业绩。
尽管我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增长速度,但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考察,不仅低于全国其他重点城市而且近两年又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重工业城市投资回报率低,投资拉动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财税贡献率低,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从近期情况分析,受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我市主导产业集中在钢铁、铜铝、稀土等原材料领域,以及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五大上游产业,今年前三季度GDP1200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154亿元,增长29.8%,总体上仍延续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10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钢铁、铜铝、稀土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包钢、包铝以及民营资源性企业受影响都比较大。钢材价格从今年最高点8月份的每吨5223元降到了2991元,每吨下降了2000多元,包钢10月份当月入库税收仅302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35亿元以上的税收任务十分艰巨。铝价现在已经跌破每吨1.4万元的盈亏平衡点,而且还在下滑;精铜价格目前也从十月一日前的每吨6万元跌到了3万元。高新区是包头工业的缩影,区内139家企业,93家受到金融危机的明显冲击,影响面高达67%,其中11家关门。受损最严重的是纺织行业,6家亚麻、羊绒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亏损,因为“国外的订单都没有了”。40家机电企业有的被迫停产,有的在减产维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包头市委、政府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8日中外记者会上公开承诺“今后五年要下决心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冲击,我市财政收支将会面临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源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但对民生的投入不能减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集中财力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无论宏观经济形势怎么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不能变。明确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财政作为“庶政之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所在。为此,要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并做到“四个倾斜”,即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渊源考察,包头市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投资兴建的重工业基地,中央和自治区级大中型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主体财源。大中型企业收入上划后,这些企业的环境建设、污染治理、文教、卫生、治安、计生,以至粮食消化挂账等公共支出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加重了我市的财政承载能力。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在当时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基础上进行的。基本上维持了原来的支出范围,并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宽而泛,而且负担在逐步加重,一些应由中央与上级财政负担的支出事务,地方也负担了一部分经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职责权限不够明了。尽管十几年来包头市财政支出呈现超常规大幅度地成倍增长,但自身的财力仍不能满足改善民生的需要。
从我市财政经济的占比情况分析,“十五”期间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 值以每年百亿元的总量递增,“十五”期间完成的生产总值2488.8亿元,是“九五”期间总量的2.4倍。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1年—20xx年,分别实现了30亿元、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130亿元到160亿元六次大的跨越,增长速度从3.9%到39.4%,实现了高倍数的高增长,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业绩。
尽管我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增长速度,但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考察,不仅低于全国其他重点城市而且近两年又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重工业城市投资回报率低,投资拉动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财税贡献率低,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从近期情况分析,受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我市主导产业集中在钢铁、铜铝、稀土等原材料领域,以及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五大上游产业,今年前三季度GDP1200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154亿元,增长29.8%,总体上仍延续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10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钢铁、铜铝、稀土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包钢、包铝以及民营资源性企业受影响都比较大。钢材价格从今年最高点8月份的每吨5223元降到了2991元,每吨下降了2000多元,包钢10月份当月入库税收仅302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35亿元以上的税收任务十分艰巨。铝价现在已经跌破每吨1.4万元的盈亏平衡点,而且还在下滑;精铜价格目前也从十月一日前的每吨6万元跌到了3万元。高新区是包头工业的缩影,区内139家企业,93家受到金融危机的明显冲击,影响面高达67%,其中11家关门。受损最严重的是纺织行业,6家亚麻、羊绒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亏损,因为“国外的订单都没有了”。40家机电企业有的被迫停产,有的在减产维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包头市委、政府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8日中外记者会上公开承诺“今后五年要下决心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冲击,我市财政收支将会面临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源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但对民生的投入不能减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集中财力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无论宏观经济形势怎么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不能变。明确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财政作为“庶政之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所在。为此,要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并做到“四个倾斜”,即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
上一篇:退耕还林普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