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
2.提问:全剧表现的是“惩恶”的主题,但第一场为什么写萧恩的忍让?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萧恩经历过大半生的斗争、反抗,终至失败,因而变得深沉、隐忍。不轻易惹事生非以求得一时平安。所以在丁郎讨税时,他答应“改日有钱,送上府去”;见李俊、倪荣与丁郎斗气,他一再劝阻,生怕把事情闹大,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他知道靠几个人是难以斗倒恶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忍让,是忍怒退让,这有力地反衬出地主恶霸和官府勾结欺压剥削劳动人民的残酷现实。他的起初的不反抗,与最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也正是相反而相成的。萧恩的性格从不反抗到奋起反抗,典型地体现了“抗恶”的主题。
3.提问:本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戏剧冲突是索税和抗税之间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实质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与剥削者的尖锐矛盾,是剥削压迫与受剥削压迫、反剥削压迫之间的矛盾。
4.提问:课文安排李、倪与萧恩聚会这场戏,对全剧发展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安排李俊和倪荣与萧恩见面,见面时适逢丁郎来讨税。李、倪联手出击,指斥了丁郎无理收税,并把丁郎吓跑。他们的抗争获胜和萧恩的忍让受压形成对比,说明只有团结斗争才有出路的道路。
四、小结
这出戏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通过萧恩父女处境的介绍以及萧恩与李俊、倪荣的关系,透露了萧恩非凡的生平,揭露了渔税银子的非法剥削性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戏剧矛盾的冲突作了铺垫。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欣赏念白和唱词的语言特色。
二、导人
京剧的唱词,词句都非常工整,一般都押韵,像诗歌一样非常优美。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京剧念白和唱词的语言特色。
三、正课
1.同学们先来齐读课文开头桂英唱的“快板”:
江水照得两眼花,
青山绿水难描画,
父女打鱼作生涯。
教师点拨:这段唱词只三句话,每句七言,句式整齐。“花”、“画”、“涯”押“a”的韵,音韵和谐,这都像诗。再看内容,第一句“江水照得两眼花”,这是描述江面阳光强烈晃眼的景象,表面写景,实则描绘打鱼生活的艰辛。于是引出第二句“青山绿水难描画”,美丽的山水在刺眼的骄阳下失去了它固有的形体和色彩,眼前只看见一片白光耀眼、逼得人眼睛生疼的茫茫水天。从这两句,我们已能很具体很形象地感受到萧恩父女打鱼生活的艰辛,再看到最后“父女打鱼作生涯”一句,父女俩相依为命,一整年、一整年地要在这水里浪里穿梭劳作,夏天的炎阳、冬天的冷风,他们的生活该有多么不易啊!简单的三句话,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萧恩父女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唱词具有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