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
17打渔杀家(节选>
教学目的
1.了解京尉的一般常识。
2.了解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3.了解戏剧剧本的一般特点。
4.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京剧常识,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
2.难点:培养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倪(ni2) 呔(dai1) 膂力(lu3) 懦弱(nuo4)把网撒(sa1) 往外瞅(chou3) 不省事(xing3)
3.解释下列词语。
膂力:体力。
懦弱:软弱无能。
二、导人播放录像<打渔杀家>片断或其他京剧剧目,时间控制在5—10分
钟,目的是使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以上我们看了一个京剧片断。京剧在我国有200年的历史,有丰富的传统剧目,<打渔杀家>就是其中优秀剧目之一。全剧大意是:北宋时,梁山英雄萧恩暮年隐退.携女桂英打鱼为生。豪绅丁员外勾结官府,私收渔税,派爪牙大教师登门强讨,被萧恩打回,萧恩往县衙告状,反遭贪官吕子秋毒打,并勒令萧恩往丁府赔礼。萧恩忍无可忍深夜闯入丁府,怒杀其全家,逃往他乡。全剧表现“惩恶”的主题,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场,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
三、正课
1.指名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复述故事基本要求——(1)讲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可适当运用原材料中的语句。(3)次要内容的细节描写可删除。可以依据这三点给复述评分。
参考答案:这是全剧的故事开端部分。描写年老体衰家境贫苦的原梁山好汉萧恩,起义失败后带着女儿桂英隐居江湖,以捕鱼为生,度日艰难。夏季的某一天,父女摇船去捕鱼,因天气炎热将船靠在岸边柳荫下乘凉。这时,萧恩的旧友、原梁山泊好汉外号叫混江龙的李俊和<水浒后传>里的好汉外号叫卷毛虎的倪荣,来到萧恩的船上一同畅饮聚谈。不久,土豪恶霸丁员外派丁郎来向萧恩催讨渔税银子。李俊、倪荣先后责问丁郎:这渔税银子,“可有圣上旨意?”“户部公文?”丁郎回答说:都“没有”,就凭“本县太爷当堂所断”。李俊、倪荣都警告丁郎说:你回去对丁员外讲,从今后免了渔税银子,如着不免渔税银子,在大街上撞着了俺就不客气。萧恩怕李俊、倪荣与丁郎发生冲突,几次出面劝阻。后来,李俊和倪荣告辞而去,他们临走前,一个送给萧恩十两银子,一个送给萧恩十石米。到红日西下,萧恩父女也摇船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