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

[05-09 04:19:55]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909
摘要:[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二、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1] [2]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