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外国诗两首 教案» 正文

外国诗两首 教案

[03-10 00:36:4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51
摘要: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5.学生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 四、教学建议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的分析,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因此,教学诗歌要在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感受上多下功夫,给。
外国诗两首 教案,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5.学生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

 

四、教学建议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的分析,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因此,教学诗歌要在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感受上多下功夫,给以适当的点拨。


www.89xue.com  

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这些诗的抒情性都很强,适于朗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

 

要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重要的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要结合诗中的语境和语句,从互为表里的形式和内容的关联中,让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星星变奏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