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美国的课程论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能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 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乔纳森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
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针对性。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远离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
3.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4.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譬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水浒传》时,她在多媒体上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电视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对鲁达的不畏强暴、嫉恶如仇和吴用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一味图热闹,甚至哗众取宠,情境内容的选取要适切;第三,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理想状态下,一节课的情境应是环环相生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四个“必须”:(1)目的必须明确,要防止仅为增加气氛课堂热闹而创设情境,要防止仅为给听课教师看而创设情境,要防止流于形式创设走过场的情境;(2)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低年级许多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的方法创设情境,高年级更要突显一种真正的问题情境;(3)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要与时俱进,有时代气息;(4)必须有利于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有:
1.导入设置情景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如:在教授《父母的心》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MTV。当着名歌唱家阎维文饱含深情的“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陷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时,台上台下师生们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眼角都闪现着泪花,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跟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就被激活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就像火炬一样一下就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