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故乡教案» 正文

故乡教案

[02-12 03:50:12]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32
摘要: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故乡的\\\"变\\\"说明了什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同时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
故乡教案,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故乡的\\\"变\\\"说明了什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同时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洋货充斥市场,破坏了我国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民经济的急速崩溃,加之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强抢豪夺,都一起向农民压来,广大农民被逼倾家荡产,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形成了农村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1919年12月鲁迅曾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家眷迁移北京居住,这次回乡,他亲眼目睹了家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时隔一年后,便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有关词语 
    萧索:荒凉,冷落。 
    家境:家庭情况。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 
    鄙夷:轻视,看不起。 
    辗转:指身体翻来覆去。此指生活不安生,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凶暴。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情节结构,列出要点提纲。 
    《故乡》是一篇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注意\\\"我\\\"和作者不能划等号。\\\"我\\\"也是虚构的人物要表达的是鲁迅的思想观点。本文写了\\\"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线索是: 
    \\\"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情节简单重点分明。 
    四、主题思想: 
    本文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总之,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希望有新的生活的强烈感情。 
    附板书: 
    时间:严寒的深冬 
    回故乡╱原因: 卖屋搬家 
    【1-5】╲所见景象(萧索)及心情(悲凉) 
    ↓ 
    到家那天(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见杨二嫂) 
    在故乡 ╱过了三四天:会见闰土 
    【6-77】╲又过了九天:动身启程 
    ↓ 
    离故乡 ╱船上谈话 
    【78-88】╲\\\"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师:本文写了三个故乡①记忆中的故乡是鲜明美丽的②现实中的故乡是萧索荒凉的③理想中的故乡是美丽的想象中的,不那么真实。 
    重大问题研讨: 
    一、本文利用什么手法来突出主题的?对比。通过对比看出变化,由\\\"变\\\"提示出重大的社会主题。 
    (一)人物之\\\"变\\\"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