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01-26 03:18:5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567次
摘要:2)提醒同学们再次记忆刘和珍的形象: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三)分析第四节 1)齐读该节,该节主要讲什么?分层次,用四个字概括层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惨案。分四层: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悲愤号召) 2)“卫队居然开枪”的“居然”二字说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敌人的凶残。) 3)“我向来是不惮一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提示:“中国人”指反动派,意思是敌人的凶残远远超出我的意料。) 4)敌人说她们是“暴徒&rdq。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提醒同学们再次记忆刘和珍的形象: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三)分析第四节
1)齐读该节,该节主要讲什么?分层次,用四个字概括层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惨案。分四层: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悲愤号召)
2)“卫队居然开枪”的“居然”二字说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敌人的凶残。)
3)“我向来是不惮一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提示:“中国人”指反动派,意思是敌人的凶残远远超出我的意料。)
4)敌人说她们是“暴徒”和“受人利用”,同学们能否在文中找出反驳他们的证据?(提示:“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欣然前往”,“请愿而已”等)
5)“衰亡民族默”“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提示: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性统治,使得我们的民主更加衰亡。)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没中灭亡。”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后面一句是什么复句?有何含义?(提示:反复的修辞手法。选择复句。意思为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三. 小结:这一部分,作者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向牺牲的爱国青年们献上他的悲哀和尊敬;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抨击着敌人的无耻谰言;以无比激昂的口号激励后死者的爆发。
四. 作业:背诵2、4小节。
思考几个问题:1.作者在第五节如此详写惨案的经过有何深意?
2.作者对请愿的态度如何?
3.作者对惨案的意义作和评价?
附:板书设计:
听到噩耗—--- 居然 震惊
概述惨案 颇为怀疑—--- 怀疑 愤慨
听到污蔑—--- 暴徒 愤懑
尸骸为证------ 虐杀 悲痛
悲愤号召------ 爆发 怒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总体思路,分析文章5、6、7小节,理解文中的难句,加深对文章感情基调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抽查一两位同学背诵。
二.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导入新课。
1. 作者在第五节如此详写惨案的经过有何深意?
(提示: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2.作者在第四节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到第五节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各是什么意思?
(提示:无话可说是因为敌人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愤怒说不出话;还有要说的话是作者要揭露敌人。)
3.“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中,“这”字指代什么内容?下面的伟绩和武功如何理解?
(提示:“这”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伟绩”和“武功”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两句所讲的内容一样,这句话讽刺了中外反对者沾沾自喜与自己的暴力的丑恶嘴脸。)
2)提醒同学们再次记忆刘和珍的形象: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三)分析第四节
1)齐读该节,该节主要讲什么?分层次,用四个字概括层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惨案。分四层: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悲愤号召)
2)“卫队居然开枪”的“居然”二字说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敌人的凶残。)
3)“我向来是不惮一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提示:“中国人”指反动派,意思是敌人的凶残远远超出我的意料。)
4)敌人说她们是“暴徒”和“受人利用”,同学们能否在文中找出反驳他们的证据?(提示:“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欣然前往”,“请愿而已”等)
5)“衰亡民族默”“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提示: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性统治,使得我们的民主更加衰亡。)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没中灭亡。”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后面一句是什么复句?有何含义?(提示:反复的修辞手法。选择复句。意思为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三. 小结:这一部分,作者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向牺牲的爱国青年们献上他的悲哀和尊敬;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抨击着敌人的无耻谰言;以无比激昂的口号激励后死者的爆发。
四. 作业:背诵2、4小节。
思考几个问题:1.作者在第五节如此详写惨案的经过有何深意?
2.作者对请愿的态度如何?
3.作者对惨案的意义作和评价?
附:板书设计:
听到噩耗—--- 居然 震惊
概述惨案 颇为怀疑—--- 怀疑 愤慨
听到污蔑—--- 暴徒 愤懑
尸骸为证------ 虐杀 悲痛
悲愤号召------ 爆发 怒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总体思路,分析文章5、6、7小节,理解文中的难句,加深对文章感情基调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抽查一两位同学背诵。
二.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导入新课。
1. 作者在第五节如此详写惨案的经过有何深意?
(提示: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2.作者在第四节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到第五节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各是什么意思?
(提示:无话可说是因为敌人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愤怒说不出话;还有要说的话是作者要揭露敌人。)
3.“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中,“这”字指代什么内容?下面的伟绩和武功如何理解?
(提示:“这”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伟绩”和“武功”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两句所讲的内容一样,这句话讽刺了中外反对者沾沾自喜与自己的暴力的丑恶嘴脸。)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