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学设计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正文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07-12 16:26:11]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804
摘要: 分析: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1)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 (2)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 解法1:如图,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 解法2:设X,Y是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6.5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Y+7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如果Y+7>X+6.5,即Y>X-0.5,那么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用计算机做多次试验,即可得到P(A). 教师引。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标签: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分析: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1)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
    (2)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
    解法1:如图,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
    解法2:设X,Y是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6.5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Y+7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如果Y+7>X+6.5,即Y>X-0.5,那么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用计算机做多次试验,即可得到P(A).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设计随机模拟方法,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要求学生说明解答的依据.教师总结,并明晰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模拟试验.强调:这里采用随机数模拟方法,是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因此,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
    2. 如图,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并以此估计圆周率的值.
    解:随机撒一把豆子,每个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与这个区域的面积近似成正比,即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
    由于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是可以数出来的,所以
    这样就得到了π的近似值.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步骤如下:
    (1)产生两组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1=RAND,b1=RAND;
    (2)经平移和伸缩变换,a=(a1-0.5)*2,b=(b1-0.5)*2;
    (3)数出落在圆内a2+b2<1的豆子数N1,计算 (N代表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
    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得到π的近似值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不错哦     本例启发我们,利用几何概型,并通过随机模拟法可以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练 习]
    1. 如图30-4,如果你向靶子上射200镖,你期望多少镖落在黑色区域.
    2.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图30-5中阴影部分(y=1和y=x2围成的部分)的面积.
    3. 画一椭圆,让学生设计方案,求此椭圆的面积.
    四、拓展延伸
    1. "概率为数'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是必然事件",这句话从几何概型的角度还能成立吗?
    2. 你能说一说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吗?
    3. 你能说说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吗?
    点  评
    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整体上按知识难易逐渐深入,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之间互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例题既有深化所学知识的,又有应用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上一页  [1] [2] 


Tag:高一数学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