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我们的身体-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
(五)交流总结
1.小组交流体验感受。
师:在刚才的体验活动中,你们都有哪些感受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呢?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呢?
生:应该保护好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它对我们太重要了。
生:平时生活中并没有感觉,这节课才真正感受到身体不健全时的困难和不方便。
2.师:生活中,真的就有这样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身体出现了问题,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注意爱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主动去关心、照顾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当他们蒙上眼睛,眼前一片漆黑时,才真正感受到能看到生活中所有的一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他们不能说话,想尽办法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时,才真正感受到平时的语言交流是多么方便等等。在充分的、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不足之处是感觉教学中,有很多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渗透和培养,教师却没有很好地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继续努力,有意识地提高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
〖点评〗
点评一
《爱护我们的身体》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而又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直接体验,而且真正地感受到身体各部分的重要,建立起爱护身体的生命意识。
在这次活动学习中,教师采用了比赛、游戏等多种方式,这种感性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之中,在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好动天性的同时,关注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卡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实际的生活中,体验不再是一种活动的形式,已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经历了。
不错哦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这种 “准生活” 模拟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的重要,还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己及人地思考,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略有欠缺,第三个目标没有真正落实。
点评二
需要注意的是:
1.关于活动目标:(1)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当统一。目标1、目标3都是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目标2却是“培养……”,表述的是教师的行为。(2)目标之间重复。如目标1提出了“关爱自己的身体”,目标3又提出“主动关心照顾自己的身体”。
2.关于活动内容:(1)活动内容与目标配合得不太好。如目标2要培养合作意识,但是3个体验活动中2 个都是要求学生独自完成的;集体体验中的活动,如盲人倒水、单臂扣衣等都是个体行动,聋哑体验活动也说不上有多大的合作。而目标3就更谈不上了。(2)活动中的引导没有紧扣目标。如:这一活动的重点应是学生获得实际的感受、体验,从而由己及人,注意安全、关心他人;但是卡片上设计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去体会、思考,而是仅局限于“为什么有的同学完成了任务,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任务”,“和平时做这件事情比较,哪个更容易,为什么”等无须思考、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活动最后也点到了生活中该怎么做、关心残疾人等话题,但是在没有任何延伸活动配合、没有任何有效措施跟上的情况下,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3.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体现不够。如“学情分析”部分比较概括、简略,在描述学生总体情况的同时,缺少更具体的有关学生的表现情况,比如班上哪些学生发生过安全问题,学生在对身体的认识上已有什么经验、认识,在对待残疾人上有过什么好的行为或问题,等等。这是整个活动的指导显得一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学生在做体验活动时,教师在做什么?观察到什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发现了什么?意识到什么?如果敏感地捕捉这些信息的话,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活动目标的达成度的,如提高“总结交流”的质量,而不至于让这一重要环节变成简单的问和答,没有起到提升学生认识和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