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实录
通过这两种豆种子进行对比(点击图片,出现“对比”字样),我们很容易看出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些种子被虫蛀过,已经变得残缺、不完整了;而这些种子没有被虫蛀过,还是很完整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科学的简单推测(点击图片,出现“推测”):哪些种子能发芽?为什么(点击图片,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表格3“我的推测”里面。(稍等片刻)好,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位女生。
生:没有被虫蛀过的种子能发芽,因为它们没有被虫蛀过,而且很完整。
师:和这位同学有着相同推测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
师:(点头,示意学生把手放下去)同学们,我们仅仅这样来解释是不够的,是不科学的,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解释才行,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种子的基本结构入手,从影响种子发芽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胚说起。种子的胚(板书:胚)。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种子的胚。
【设计目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到关键的地方。】
师:同学们拿起刚才老师第二次发的那颗种子,这颗种子是完整的,没有被虫蛀过,它的胚在哪里呢?(稍停顿一下)它的胚被种皮完全地包裹着(板书:种皮),因为种皮对种子的胚起到保护作用。下面,我们来解剖种子。首先,把种子的皮小心地小小心地完整剥开。一个同学剥不了的话,换另一个同学剥。我们把种子的皮完全剥开以后,就看到了种子的胚,一个完整的种子的胚。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活动,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其中,有位女生忍不住稍大声说:“老师,这个种子的胚好光滑啊!”
师:现在,大家试试看,能不能把自己手中的这个种子的胚一分为二?
生:能。
师:如果能,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