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任何推论都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才能正式成立。就今天我们学习的种子知识来说,以菜豆种子为例,我们知道了一颗完整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其中种子的胚是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这四部分构成。我们还得到一个科学的推论: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但是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这个推论仅仅是指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是就种子本身来说的,所以这个推论还是需要我们去验证它正确与否。
师:我们来进行一个课后科学活动。怎么做呢?大家看课本中间那一段话(教师读):“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每天向纸上加水,保持湿润。连续观察几天,记录发芽的情况。”
师:吸水纸呢,我们可以用餐纸替代;大家要是没有盘子的话,可以用我们常用的一次性杯子或是碗。
师:老师手里还有一些菜豆种子,待会大家就拿回去种,然后进行科学观察、记录。
师:同学们,科学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有所发现;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的脚步,我们只有怀着一颗崇尚科学的心,才能走近科学,从而走进科学的世界里。(下课铃响了……)
师:好,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不错哦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验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动手实践是验证一切科学推论的唯一依据从而意识到验证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
我以小学科学新理念“任务驱动”为依据,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科学教材里(以粤教版为例)有许多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要是在课堂上来进行操作是很有难度的,不容易实施。像本节课中的两种种子(虫蛀过的和未被虫蛀过的)的萌发观察活动就不容易在课堂上操作而放在课后来进行则要容易操作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置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活动。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不止一次地感觉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我们科学教师来说实在是一条教学良策。对此,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教师,在这点上,我的感慨还是颇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