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 正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

[05-09 04:19:55]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344
摘要:(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4)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驰之:之,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驱车追赶。辙:车轮行过的痕迹。轼:车前的横木。4、学生思考讨论:(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驰之:之,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驱车追赶。
     辙:车轮行过的痕迹。
     轼:车前的横木。
   4、学生思考讨论: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背诵一、二段。
   2、自读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并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
   3、以口头考查学生的形式,强调重点词句。


www.89xue.com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既克:既,已经;打了胜仗后。
     夫战: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那里”。
   4、思考: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上一页  [1] [2]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