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关雎》《蒹葭》两诗比、兴教法探微» 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关雎》《蒹葭》两诗比、兴教法探微

[03-10 00:36:4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63
摘要:《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历来众说纷纭(参见赵沛霖《兴的起源》)。朱熹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又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引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大体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也就是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关雎》《蒹葭》两诗比、兴教法探微,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历来众说纷纭(参见赵沛霖《兴的起源》)。朱熹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又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引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大体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也就是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由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关雎》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既有比,也有兴。然后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关雎》、《蒹葭》两诗的知识目标之一是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学生容易理解,而比、兴手法学生则不易掌握,尤其是兴。对于这一知识点如以生涩的专业术语来解释,有时越解释越糊涂,而且解释时往往仍然要用《诗经》中的例子,这就容易陷入用一个不知道去解释另一个不知道的逻辑误区。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这一概念,成为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

 

《关雎》、《蒹葭》均选自“风”,“风”又叫“国风”,是上古时期各地的歌谣,属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也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到,既然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能否和当地的山歌联系起来呢?于是,在备课时收集了一些当地山歌,和《关雎》、《蒹葭》做了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传承关系。

 

陇南山歌上承仇池古风,是流行于西和县、礼县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是表现仇池儿女们劳动、爱情生活的声音。而其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下面试举例说明。

 

“镢头挖了芦子根,老天爷不随人的心,老天爷随了人的心,花儿成了嗷(我)的人。”这首山歌以“镢头挖了芦子根”起兴,引出对老天的怨恨——为什么自己和心上人不能在一起?而这种令人肝肠寸断的结局,又恰似“镢头挖了芦子根”。这是比和兴的完美结合,和《关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盘盘路路盘盘,盘盘路上打旋旋,高山照着(方言,看见)你来了,坐哈(方言,下)拾(方言,起来时的动作)不着起来了。”以“盘盘路”起兴, “打旋旋” 既可以是在山路上徘徊等待的实景,也可以是暗示男主人公盼望心上人时焦急心理的虚景。当远远望见心上人时心情又变得极端喜悦、紧张,想见又怕见的矛盾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到了坐下不能起来的程度。其心情之复杂正如“盘盘路路盘盘,盘盘路上打旋旋”,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用当地民歌为例子来讲解比、兴这种较为抽象的古老艺术表现手法,因地制宜,语言为当地白话,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学效果较好,陇南山歌可以成为开发语文课程的乡土资源之一。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