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 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

[02-12 03:50:12]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819
摘要: 二、诵读·赏析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www.89xue.com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的憧憬。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7.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二、诵读·赏析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www.89xue.com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的憧憬。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7.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亲戚畔之 畔:             (2)攻亲戚之所畔    亲戚:          (3)委而去之 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1.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二)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   14.翻译下列句子。   女忘会稽之耻邪?    15.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