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教案» 正文

短文两篇教案

[02-12 03:50:12]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757
摘要: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
短文两篇教案,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着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着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www.89xue.com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故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