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和9的加减法3» 正文

8和9的加减法3

[07-12 14:57:01]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681
摘要:[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小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学以致用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学。
8和9的加减法3,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小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学以致用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
   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
   (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作了如下思考:
   1.以“双基”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知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技能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三方面立足于新课标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思想,对本节课教学起着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www.89xue.com    2.“开放”的教材观
   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重视操作活动,使学生“动手做学问”
   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点拨者。
   2.选择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艺术性:采用师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
   总之,此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活动的交流空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过程”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上一页  [1] [2] 


Tag: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