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在哪里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
忌讳询问个人事,秘密从不对人讲;
注重礼节和礼仪,乐于助人讲风尚。
(2)表演的学生提问:男女一同上车,谁先行?可以问法国人个人的事吗?
5.介绍英国。
用英语做简单对话,展示英国人见面都说些什么,并找其他同学对话结成朋友,然后坐下,体现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6.介绍日本。
学生用日语问好和告别。
(1)展示富士山图片及简要文字介绍。
(2)请来其他班级的日本籍学生,一起介绍日本的文字、饮食习惯、礼仪等。采用与下面听的同学互动提问的形式进行。
(3)小组合唱日文歌曲。
师:太好了,你们了解得真多,我要把我拍的DV给地球村的其他村民看,他们一定会满意的,我就替他们做主了,你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礼物。
(三)结束语
师:其实我们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拥有共同的一个家――地球,地球村里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和平友好地相处,就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出示课题: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地球村的村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我考虑到我们大连是一座开放城市,有许多外来文化,比如吃比萨、抛饼等,这些饮食的背后就是一种外国的文化。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适合过多的知识教授,只要他们初步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就可以,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想通过小组介绍各国风俗习惯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外国。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是把中国放在了世界范围,要让学生感知中国是世界的一员,应和平友好地与外国人民相处。所以活动从比较直观的食物展示、图片展示等来渗透这方面的知识,但不想有过多的知识学习的痕迹。
在上课过程中,当学生在世界地图中发现不了我所预设的问题时,我还是有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思想,我也想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学到一定知识。在这时,我很矛盾,学生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完成活动,又要完成一定知识任务,如何平衡这两方面,我也有表现出往下快点赶进度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己学习发现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发挥学生主动性,在活动中联系生活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是我应更多关注的地方,也是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不错哦
〖点评〗
点评一
教师通过创设地球村这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利用了表演、扮演等多种形式,恰当地使用了学生搜集的资料,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让他们学习了搜集资料的方法。
但是,活动目标的落实还不够具体,如目标中提到“学会与他人合作”,制定本目标时是否考虑了第一单元活动的效果及问题?在本活动中,学生应有哪些发展?整个活动虽有多次合作形式的安排,但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
教师反思中谈到普遍性问题,即“知识传授与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平衡”。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在活动之前对活动设计进行反思,来筛选哪些知识通过自主实践可以获得,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传授知识的方式也绝非讲授,方式应是多样的。
点评二
本活动的主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种直观的实物开展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这种学习方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如果还能够通过学生家长或者其他途径,创造学生与外国友人直接接触、交往的机会的话就更好了。
本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对外国的认识、知识、体验等实际情况来考虑,否则教学内容很容易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生活。遗憾的是本案例几乎没有活动前的学情分析。泛泛的一句“二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文字的说明并不感兴趣”,是不能代替对本班学生的具体而实际的分析的。
教师所提出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发现学习的矛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至今没有结论的问题。这不仅是个涉及时间、进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知识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的问题,也涉及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理念和性质的理解。因此,希望教师们能够在自己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摸索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