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
生:要记录下来,放到成长记录袋里,下节课再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在《收获中的学习和发现》教学中,学生到乐山实践基地亲自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中本主题的性质,儿童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实践、动手、体验和独立思考,通过其自主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只有亲自去收获,真实地走进大自然,参与收获的活动,体验劳动的愉快,才能真正地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并且会自然地在收获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有关农作物是怎样生长的以及关于收获物和其他植物的知识。通过这种途径产生的学习效果是仅靠简单的图片或讲解远远达不到的。在活动中,我发现了学生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动手实践、亲身感受和探索的快乐。
〖点评〗
点评一
该教学活动从课题敲定、活动方案的确定,到活动的现场展开,我都亲身经历了。这一活动教学体现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新理念,值得我们来思考。
其一,将学习活动在乐山学农实践基地展开。
其二,将学习活动引到了超市菜场。
其三,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非常主动、积极和愉快。
其四,学生的知识、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的能力等方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扩充和发展。
由此,我得出结论: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有观察、体验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成长。梁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为学生创造了一系列的体验秋天、体验丰收、体验农产品、体验收获快乐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点评二
一个好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强烈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充分的准备,而且不怕麻烦。梁老师这样做了,所以才有了好的效果。
当然,教学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学生收获的体验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在方法上指导,促进儿童思考。比如,还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称一称、数一数、闻一闻收获物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观察体验,促进方法多样性的体验。同时,教师在引导中过于关注对植物知识的认知,这样容易忽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本质的东西。这些问题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