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中的道德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
(三)探究广告的秘密
我简单地进行了讲述:如果商品的实际功能和广告宣传的一致,那么这个广告就是真实的。由于广告是对商品功能、作用和质量的宣传推介,并不是实际使用。所以,广告本身对产品的宣传,允许有适度的夸张,允许有艺术加工。因为如果广告做得不好看、不精美,你也不爱看它,那怎么能够起到宣传、推销的作用呢。但是如果广告过分夸张,脱离了商品的本质,那广告就是虚假的了,从而引出社会中“虚假广告”这一内容。接着学生们谈论了虚假广告危害的事例,这些事例有的是他们从媒体上听来的,有的发生在他们的亲人之中,甚至有的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轻信“虚假广告”,有时会让我们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在身体上受到伤害,甚至是带来生命危险。
(四)模拟表演:宣传《广告法》
接着,学生表演了广告小品,由大家讨论判断广告宣传的真假。
小品一:药品广告“百病消”。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家药房――“全都治大药房”。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学生,饰演手拿大幅广告海报的药店售货员,走上台来,嘴里念念有词:“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效新药‘百病消’。”他随手打开海报高声吆喝:“百病消、百病消,有效率达99??8%。”“百病消,新药好,能治百种病,患病不再有烦恼。疑难杂症都适用,所有病人有依靠。新药疗效就是高,有病快用百病消。”琅琅上口的广告词,使学生觉得很有趣,神情也极为专注。当讨论到这个广告是真是假时,学生们一致认为是虚假的。有的学生认为:看病要对症下药,夸下海口说这种药什么病都可以治,让人不能相信。还有的学生说:有效率达99??8%,能治百病,根本就不可能。现在很多病都治不好,比如说癌症,还有前一段时间闹的“非典”,要是这药能治百病,就不会有人死了。很多学生认识到,药品的广告误导的不是一般消费者,而是病人,结果会耽误治病,甚至死人,这样的生产厂家和商家太不道德了。
小品二:“YES”治疗眼镜的广告。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家眼镜店――“大放光明眼镜店”。我对班上一位戴眼镜的学生说:“李鸣岳,我知道你戴眼镜,假如这副眼镜戴了很久,已经不合适了。你看前面有一家眼镜店,你去那里看看,换配一副新的。”她一进门,“售货员”就满脸带笑,极力推荐“YES”治疗眼镜。她对李鸣岳说:“YES镜,高科技,钛合金镜架,树脂镜片,不怕磨、不怕蹭,不怕刮,不怕碰、不怕摔、特耐用。可以治疗近视、远视、散光、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无与伦比。YES镜,流行天下!YES镜,誉满全球!”就在这时,班里很多学生忘记了是在课题上,竟然克制不住地嚷:“李鸣岳,不能配这种眼镜!”随后的课堂讨论同样非常热烈。
这两个小品给学生创设了实际生活中购物的情境,学生对两个广告宣传真假的判断,教育意义已经体现在其中了,相信学生会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接下来我告诉学生,其实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应该反映商品的本质,应该看作是生产厂家和商家对消费者的承诺。许下的诺言就应该兑现,这样才是诚实守信。为此,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约束广告商的行为。我把《广告法》的相关规定用投影的形式引进课堂学习,充实进来,“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能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明辨其为广告。”
不错哦
(五)设计广告,为我们的学校做广告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这项活动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而是进行适当的指导。我把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师资队伍情况、办学特色等作为资源提供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为学校做宣传、设计广告的机会。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使教学得到了延伸。我告诉学生:“我们的学校也需要宣传自己,我们一起为学校来设计一个广告。(学生都跃跃欲试)我们学校计划建成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宣传就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来进行,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在广告中,要谈到学校的设施,包括校舍、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还要提到学校的骄傲:我校有全国闻名的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马芯兰校长,市级数学骨干教师陈立华副校长、魏淑娟主任,以及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组成了我校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广告要求真实、能够达到宣传的目的,使看到广告的人都向往我们的学校。我们班现在就是一个广告公司,我们一起把广告语和广告形式设计出来。”于是每个小组都开始动起来了。有的小组要出一份海报,有出创意的,有文字编辑,有美术编辑,还有执笔的。有的小组要做真人广告:有编剧、导演、演员,还有负责道具的。最后,我把这项活动延续到了课下,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再是这节课的结束,而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