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讲故事的做法启发全班学生用正确的眼光观察世界,爱护世界的每一种生命,这是人类的责任。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归纳能力、当众演讲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了解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重点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难点
使学生确实认识到人类的责任,生命的可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讨论法、情景设置法、材料列举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音频:《敕勒歌》
教师:碧蓝的天空,洁白的飞鸟,摇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儿,这里所以 美丽,是因为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我们的世界也因为生命的运动而显得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其实,不仅仅是草原,在森林里,在大海中,在山野间,
甚至在沙漠深处,都有美丽的生命。
活动一: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何种生物,对它了解多少。(如果教师 让学生进行了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展示图片、标本。)
教师: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
教师归纳:
当我们从前辈的手中接过地球时,我们以为拥有了无限的财富。
所以,我们浪费,我们破坏。鲜花没 有了,树木没有了,动物们的家也就没有了,矿藏被我们贪婪地挖掘,资源被我们肆意地挥霍。所以,地球受伤了,而我们却以为地球在我们的手中变得现代了,可以自豪了,可以向子孙后代交代了。殊不知,我们将来留给他们的只会是一个干涸的地球,一个失去生命活力的地球。要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而不是支离破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地球,尊重生命。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人类是万物之长,是大自然的主宰,为什么不能随 心所欲地支配地球?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人类随心所欲的后果。
活动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
1、列举自己了解的已经消失的珍惜动植物。
2、列举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沙尘暴、疾病、气候等。
补充材料:一份动物的死亡档案。
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1781年 渡渡鸟灭绝,原生活于印度洋
1799年 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
1844年 大海雀灭绝,原生活于大西洋北部岛屿
1876年 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
1883年 斑驴灭绝,野生灭绝在1860年,原生活于南非
1893年 白臀叶猴在中国境内灭绝,原生活于亚洲
1914年 旅鸽灭绝,野外灭绝在1900年,原生活于北美
1917年 佛罗里达狼灭绝,原生活于北美
1918年 卡罗来纳鹦鹉灭绝,野外灭绝在1904年,北美惟一的特产鹦鹉
1925年 高加索野牛灭绝
1937年 巴厘虎灭绝,原生活于印度巴厘岛
1942年 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
1947年 普氏野马在中国境内野生灭绝
1948年 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