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必修4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例9】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 ( B )
A、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B、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六、填空巩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因而运动是 、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 、 和 。
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 、 的联系。规律是 。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 ,而不能违背规律。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七、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不错哦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C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