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 教案
(17)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www.89xue.com
(18)纽带: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4.常识
上帝:上帝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最高神,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是万能的主,是人类的救世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思考
播放一组老师、家长发现孩子早恋时的简单、粗暴的处理的事例的短剧。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文,发现问题
教师不提问题,让学生直接的、自然的了解文本,这样学生感悟会丰富得多,精彩得多。
三、集体研读,解答问题
1.解决学生所提问题。
2.在此基础上补充学生发现不到而又需了解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领会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却给她讲故事?
信中并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祖母所讲述的童话,引导女儿去思考。对于一个14岁的少女来说,动人的童话比抽象的解释,比讲一番大道理,更易于理解,接受。
(2)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睛里先后看到了什么?这种“美和力量”指什么?作者将这三者放在一起谈论,有什么深意?上帝能创造爱情吗?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睛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之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它不能创造自己也不曾体验过的东西,它只能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在有着高尚情感的人类面前,上帝也黯然失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