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
[07-17 21:14:3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397次
摘要: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2)。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 (三)课前导学 1.异质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史料。 。
繁盛一时的隋朝,标签: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2)。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
(三)课前导学
1.异质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史料。
2.前后知识点进行对比,提倡学习提前,形成多支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渗透点
1.学生歌唱历史歌谣导入新课。
2.学生自己动手填图,加深对大运河的了解。
3.关注社会现实,进行自我教育。
三、教学准备
1.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2.宣布奖励机制。
3.指导好板书员的板书,既要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书写能力,又要确保知识线索的清晰。
4.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总结、提炼情况;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处理情况(包括制作历史小报、制作课件、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比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
5.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编好知识要点歌。
不错哦 6.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四、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
五、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同学们,我们厦门五中初一(1)班是一个向上、文明、活泼的班集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当着全国各地这么多专家、领导的面,我们53名同学就拿出勇气来,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一睹我们厦门特区中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挑战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在今天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将选出最佳获胜小组,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获胜者呢?我们45分钟后见分晓。在正式的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册,上册的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讲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为了按朝代衔接起历史,老师编了这几句过渡歌谣,马上就要过新年了,请同学们用《新年快乐》的调子高歌一曲,同学们能不能唱好?
老师表扬鼓励各小组。同学们,正如歌词中所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趋统一,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
中国历史在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对峙局面后,终于进入了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说隋朝是繁荣的呢?今天我们就到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寻找答案。哪个小组的同学做今天的板书设计师呢?(如果无人写,加大分值,鼓励同学上台书写)同学们课下都已积极地预习过了,老师现在问问同学们,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表扬评价后,老师再问一下同学们,第一个框题是“南北重归统一”,那么南北是怎样重归统一的?
表扬该同学后,老师详讲,我们先从北方的统一说起,请看大屏幕。(教师放北周、北齐对峙的图片)。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放第二张图片)。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方统一后,和南方的陈对峙的是北周。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隋(放第三张图片),此时和南方陈对峙的是北方的隋(放第四张图片)。589年,隋军南下灭了陈,使南北重归统一。老师再问问同学们,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2)。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
(三)课前导学
1.异质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史料。
2.前后知识点进行对比,提倡学习提前,形成多支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渗透点
1.学生歌唱历史歌谣导入新课。
2.学生自己动手填图,加深对大运河的了解。
3.关注社会现实,进行自我教育。
三、教学准备
1.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2.宣布奖励机制。
3.指导好板书员的板书,既要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书写能力,又要确保知识线索的清晰。
4.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总结、提炼情况;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处理情况(包括制作历史小报、制作课件、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比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
5.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编好知识要点歌。
不错哦 6.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四、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
五、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同学们,我们厦门五中初一(1)班是一个向上、文明、活泼的班集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当着全国各地这么多专家、领导的面,我们53名同学就拿出勇气来,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一睹我们厦门特区中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挑战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在今天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将选出最佳获胜小组,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获胜者呢?我们45分钟后见分晓。在正式的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册,上册的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讲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为了按朝代衔接起历史,老师编了这几句过渡歌谣,马上就要过新年了,请同学们用《新年快乐》的调子高歌一曲,同学们能不能唱好?
老师表扬鼓励各小组。同学们,正如歌词中所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趋统一,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
中国历史在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对峙局面后,终于进入了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说隋朝是繁荣的呢?今天我们就到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寻找答案。哪个小组的同学做今天的板书设计师呢?(如果无人写,加大分值,鼓励同学上台书写)同学们课下都已积极地预习过了,老师现在问问同学们,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表扬评价后,老师再问一下同学们,第一个框题是“南北重归统一”,那么南北是怎样重归统一的?
表扬该同学后,老师详讲,我们先从北方的统一说起,请看大屏幕。(教师放北周、北齐对峙的图片)。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放第二张图片)。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方统一后,和南方的陈对峙的是北周。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隋(放第三张图片),此时和南方陈对峙的是北方的隋(放第四张图片)。589年,隋军南下灭了陈,使南北重归统一。老师再问问同学们,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对外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