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正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07-10 04:05:00]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483
摘要:把计算的过程简要写到练习本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⑵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转化,老师可个别启发引导:23×12可以表示12个23,我们能不能把12个23拆开来算呢?)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A:23×10=230 23×2=46 230+46=276B:20×12=240 3×12=36 240+36=276(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因数拆分之后,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算式。)⑷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我们遇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以前我们没学过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标签: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把计算的过程简要写到练习本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⑵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转化,老师可个别启发引导:23×12可以表示12个23,我们能不能把12个23拆开来算呢?)

⑶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23×2=46

   230+46=276

B:20×12=240

   3×12=36

  240+36=276

(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因数拆分之后,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算式。)

⑷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我们遇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以前我们没学过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应是计算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策略。)

3.笔算

⑴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23×12,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⑶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     2 3

 × 1 2

2 7 6

(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列竖式没法清晰地看出计算过程)

B:     2 3       2 3       2 3 0

       × 2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和刚才的那个竖式比,这种做法确实清晰地看出了计算过程,但也有点麻烦。)

C: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B和C两种算法,C方法既能看出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

D:    2 3

  ×1 2

   4 6

    2 3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C和D两种算法,D方法也能看出计算过程,比C更简单。)

(在学生没有提前学习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出现后两种竖式,这时就得需要老师加以启发引导:我们能不能把3个竖式合并一下?如何使其成为一个竖式呢?怎样使笔算的形式变得更简单呢?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合并情况交流、引导、提升)

(如果学生能将3个竖式合并为C竖式,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230这个个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0”,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23”,为什么?如果不写“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看竖式发现:乘完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3得3,对齐4的下面写3,1乘2得2,在4的前面写2。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过程写成竖式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了。)

4.明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尤其要明确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进一步明晰算理。)

5.规范书写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


www.89xue.com

师: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板书)

        2 3

        ↖↑

      ×1 2

        4 6

师: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