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案2» 正文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案2

[04-06 03:56:5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636
摘要: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案2,标签: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曾讨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
    Ⅱ.讲授新课
    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和 有什么关系? 和 呢?
    (3)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A1C1⊥BC1,A2C2⊥BC2,
    ∴A1C1∥A2C2
    ∴Rt△BA1C1∽Rt△BA2C2
    ∴ = .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由于A2是梯子A1B上的任意一点,所以,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上述结论仍成立.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只要梯子的倾斜角确定,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
    [生]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如虚线的位置,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改变.
    [师]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如果给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函数关系.
    [师]很好!上面我们有了和定义正切相同的基础,接着我们类比正切还可以有如下定义:(用多媒体演示)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如图,∠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正切和余切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