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案
活动目标:
1、经历折叠、画线、裁剪的剪纸过程,感受剪纸与轴对称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
2、欣赏剪纸作品,给作品命名,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领悟图案的设计思路,思考折纸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
4、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
活动准备:
1、师生准备剪刀,笔,长方形、正方形彩纸若干张、胶带.
2、老师准备学生人手一份印在白纸上的红喜字;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课件上打出红双喜
师:这个字,大家熟悉吗?(熟悉)太熟悉了!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双喜(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好红双喜的纸),那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祝福:愿你们开心每一天,进步每一天!现在请用最短的时间,最巧的手,
把这双喜剪下来,好吗?
(学生剪,老师巡视指导)
创设"剪双喜"这样一个情境,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数学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师:剪好的同学,请把双喜举起.(看一下)很多同学都已剪好,而且很漂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我是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的.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先对折呢?
生:因为双喜是轴对称图形,只要剪一个喜就可以了. (生答师演示课件折叠 双喜)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让学生充分表达思维和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欣赏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倾听学生多方面的回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生:我是先把纸对折两次,然后再剪的.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对折两次呢?
生:因为喜也是轴对称图形,对折两次只要剪喜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答师演示课件折叠 双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双喜的折叠过程,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二、归纳步骤:
师:很好!刚才那张纸上,有现成的线,现在如果只给你一张红纸,你该怎样剪这双喜呢?
生:可以先把纸对折,画上线,再剪. (师打出课件折叠、画线、剪裁)
师:对!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喜再剪下;如果对折两次只要画上喜的一半,再剪就可以了.剪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其实同学们刚才已初步感受了剪纸的一般步骤.(师打出课件剪纸三个步骤)也就是利用图形本身的轴对称性,通过折叠、画线、剪裁将一张张普通的纸变成一幅幅漂亮的轴对称图案!
三、探索活动:
(一)仿例制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好练习的纸,而且每个组图案都不一样),看第一幅图,按照刚才的三个步骤,动手在自己的彩纸上剪剪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老师将取各组优秀的作品展示.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发给学生的练习纸上的图案都是彩色的,深深吸引着学生.
活动一: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然后在纸上画出如下图的图案,并剪去阴影部分,猜想展开后会是个什么图案?若对折两次呢?(折痕平行)动手试试,验证你的想法.
(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师:手巧的、已做好的同学帮一帮动作慢的同学.
(老师指导学生同组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对称轴.)
师:八个小组的作品都已展示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是蝴蝶,这是青蛙,这张图如果给它命名的话,你们会给它一个什么名字?心心相印!很诗意的名字!这是树叶,这是飞机,此图是为反映"世界杯"领奖台上运动员激情而设计的剪纸作品《杯之吻》,这是字母E,这是数字8;(师看作品轻声说)有生活中的物体,有动物、植物,有同学们常用的字母、数字,还有汉字,还真丰富.(看完稍停)哎,老师发现这些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对!这些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已画好了,其实同学们刚才剪的时候正是利用图形本身的轴对称性,通过折叠、画线、剪裁(师指着课件)这三个步骤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