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认识用小方块表示的一百,复习“10个十是一百”;
认识几百,从一片表示一百推理出几个一百是几百;
认识一千,一百一百地数,推出10个一百是一千;
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整百数的加减口算。
这里的口算,包括后面的口算都让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不要求学生用统一的计算方法计算,只要是学生自己探索出的、能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应该允许。通过交流,在相互评价、比较中,学生可以选择“优化”的算法,但这个“优化”的过程要学生自主完成。
(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www.89xue.com 4.重视数感的培养。体现在:
(1)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
(2)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数的认识和读写的教学提示:
(1)要重视数数,把握数数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有:
①解决数序问题,,借助计数器掌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顺序。
②体会满十进一,解决数到9以后拐弯的问题。
③要解决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问题,(P22)这里不讲读的法则,重点让学生去体验。
④要解决中间有0的数的写法问题。(P23的第二和第三题)
(2)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如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在百位上就表示3个百。
2.本单元的口算要多作练习。如P17、P21的5——8,这样的口算经常练习,为估算、笔算作基础。
3.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提示:
(1)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方法的优化。
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解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教材没有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来看P27的例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比较312和285这两个数,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想法。(读一读)第一种方法学生是凭数感加上自己的理解;第二种想法是上升到自己抽象出方法来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说,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第二个层次,注意方法的优化。
(2)要把比较数的大小的各种情况进行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其实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比数位,如97( )110
第二种是数位相同比最高位百位,如312( )285
第三种是百位相同比十位,如279( )285
第四种是百位十位相同比个位,如398( )396
例题学完以后要把这四类题放在一起整合,让学生系统地进行练习,发现比较的规律,但不出法则。
4.要重视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许多数量是变化的,往往是有规律的,帮助学生发现变化规律能较深刻地认识这些数量。本册教材没有独立安排探索规律的例题,这样的例题要到三年级才安排。但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许多找规律的习题。如P18的第六题,通过填表,学生从中能看到在一共要走1000米的前提下,已经走的米数越多,还要走的米数就越少,从而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还有P24的第七题、P31的第八题,这道题有些难度,先让学生整体把握,看到第一排的数总体来看是越来越小,再局部观察,具体看一看数位上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做的时候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的时间充分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