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正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07-31 03:44:28]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509
摘要:第二步就是利用经验,构思解决问题的计划。构思计划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方法时举棋不定或者盲目乱用,走了弯路甚至发生错误。做题时常常凑数字,不是乘除,就是加减。这些学生缺少的是明确的解题计划。那么,怎样让学生构思解题计划呢?①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学生在前三册教材中解答过许多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常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已积累了一些认识。教学中可以激活这些经验,在学生进入情境捕捉各种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说说根据看到的条件,你能想到些什么,还能算出些什么?看书上小柿子和小辣椒的想法,它们就是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小柿子是根据上午借出36本,马上想到可以先算还剩多少本;小辣椒是根据上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第二步就是利用经验,构思解决问题的计划。构思计划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方法时举棋不定或者盲目乱用,走了弯路甚至发生错误。做题时常常凑数字,不是乘除,就是加减。这些学生缺少的是明确的解题计划。那么,怎样让学生构思解题计划呢?①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学生在前三册教材中解答过许多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常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已积累了一些认识。教学中可以激活这些经验,在学生进入情境捕捉各种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说说根据看到的条件,你能想到些什么,还能算出些什么?看书上小柿子和小辣椒的想法,它们就是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小柿子是根据上午借出36本,马上想到可以先算还剩多少本;小辣椒是根据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马上想到可以先算一共借出多少本?学生也会从条件出发,根据条件马上想到可以先求什么?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着重突出“先算的各是什么”,使学生在比较中领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不同,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②在画画、摆摆、圈圈等活动中寻找联系。分析两步计算问题实质上是把它分解成连续的两个一步计算问题,归根到底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有些两步计算问题中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摆摆、圈圈、连连等活动,理清关系。如P64的想想做做第二题,就可以用连连的方法。红红说:我比小云多25张,红红就跟小云连起来;小云说:我比大新少14张,小云就和大新连起来。通过连,可以找准对象,避免混淆。又如第四题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7朵,这里就可以用圈圈的方法,把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圈起来,便于寻找数量间的联系。
第三步执行计划,让学生独立解题。因为解题的运算方法在前面的教材里都已经学过,所以要让学生独立地按计划去解题。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在以下两点:①提醒学生仔细选择运算方法并找准相关的两个条件。其中第一步的运算方法及条件要到问题的现实情境中寻找,也就是直接到题目里去找相关的两个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步应从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并利用第一步计算结果。也就是第一步的结果应该是作为第二步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②提醒学生做完后要分析解题结果是否合理,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检查题目是否答对的有效手段。但这是学生常忽略的问题,学生题目做完以后,常常不会检查,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检查。比如说上个学期我在单元测试卷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3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简简单单的题目,我想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知道3个小朋友有30个手指头,但学生做下来只做对了三个小朋友,其余都是3ⅹ5等于15个手指头,我急了,提醒他们好好想想,聪明的小朋友就开始检查了,马上发现15个手指头是跟实际情况不符合,于是就重新调整了解题策略。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觉得是应该用乘法计算,3乘5就等于15,没错。到了讲评考卷的时候,我就把做错题的同学叫起来,直接问: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伸出手来看一看。他们马上就说:有30个手指头。明明知道有30个手指头,但做起来不就是那么回事,如果学生会把解题结果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想想结果的可能性、合理性,就不会发生这种可笑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多长了一个心眼,做完题以后经常提醒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讲评时,我也经常从结果的合理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买东西关于钱的问题最为头疼,学生最容易混淆。一只书包40元钱,小明买这只书包还找回10元钱,小明付了多少钱?这样的题目学生常常做错。后来我就让学生从结果来分析:40-30=10为什么错。学生就会说,一只书包要40元钱呢,小明只付了30元,是买不到的,更不用说找钱了。还有像乘除混淆的题目:一个柜子放4个球,8个球放几个柜子?4和8在一起,既可以用乘,也可以用除,学生就错误百出,我也引导学生从结果来分析,如果用乘法的话,8个球要放32个柜子,联系生活想一想,8个球怎么去放32个柜子呢?显然用乘法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方法还是蛮管用的,在检查时特别管用,学生把自己的解题结果跟实际情况一比较,对错就马上知道了,当发现结果不合理,就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计划进行重新调整,这样正确率就提高了。书上的这道例题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检查,看看结果是不是合理,如果有学生先算36+52=88,再算185+88=273,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结果“还剩273本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就马上想到,一共才185本,借走以后怎么会剩下273本,反而变多了,显然,这个结果是不合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统计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