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
[04-06 03:56:57] 来源:http://www.89xue.com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555次
摘要: 学生回答:BC边?AC?AB?(都有可能) B C 教师问:能直接求高吗? 学生讨论(分组)并联系上节课讲的方程中设未知数的方法,尝试列出方程。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并给予表扬及鼓励、点评(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解:作BC边上的高AD 设BD为x,则CD=9-x 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B2-BD2=AD2 即172-x2=AD2 同理,可得:在RT△ACD中, A 102-(9-x)2=AD2 ∴1。
勾股定理的应用,标签: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学生回答:BC边?AC?AB?(都有可能) B C
教师问:能直接求高吗?
学生讨论(分组)并联系上节课讲的方程中设未知数的方法,尝试列出方程。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并给予表扬及鼓励、点评(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解:作BC边上的高AD
设BD为x,则CD=9-x
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B2-BD2=AD2 即172-x2=AD2
同理,可得:在RT△ACD中, A
102-(9-x)2=AD2
∴172-x2=102-(9-x)2
解方程得:2x=30 x=15 B C
AD=8 D
S△ABC=1/2*BC*AD=1/2*9*8=36
点评: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推理过程。
师生讨论交流:要知道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至少需要知道哪些数据信息?
提问学生: (一边长)
(三) 刘翔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刘翔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 A D
www.89xue.com 教师:图中有哪些不变量? E
解:由题意可知:AF=AD=10 B C
在RT△ABF中:BF=6 F
FC=10-6=4(cm)
设EC=x,则EF=DE=8-x,
在RT△ECF中:
(8-x)2=42+x2
解这个方程,16x=48
x=3
点评:找出不变量,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构方程,最后解出方程。
(四) 归纳小结,深化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1、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五)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12cm,16cm,20cm,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六、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的应用》这节课中,运用了教育媒体,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使整堂课围绕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在发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中,使学习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体会,讨论中沟通,充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经历数学、思考数学、做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发展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数学思想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另外,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中,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学生回答:BC边?AC?AB?(都有可能) B C
教师问:能直接求高吗?
学生讨论(分组)并联系上节课讲的方程中设未知数的方法,尝试列出方程。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并给予表扬及鼓励、点评(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解:作BC边上的高AD
设BD为x,则CD=9-x
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B2-BD2=AD2 即172-x2=AD2
同理,可得:在RT△ACD中, A
102-(9-x)2=AD2
∴172-x2=102-(9-x)2
解方程得:2x=30 x=15 B C
AD=8 D
S△ABC=1/2*BC*AD=1/2*9*8=36
点评: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推理过程。
师生讨论交流:要知道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至少需要知道哪些数据信息?
提问学生: (一边长)
(三) 刘翔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刘翔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 A D
www.89xue.com 教师:图中有哪些不变量? E
解:由题意可知:AF=AD=10 B C
在RT△ABF中:BF=6 F
FC=10-6=4(cm)
设EC=x,则EF=DE=8-x,
在RT△ECF中:
(8-x)2=42+x2
解这个方程,16x=48
x=3
点评:找出不变量,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构方程,最后解出方程。
(四) 归纳小结,深化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1、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五)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12cm,16cm,20cm,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六、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的应用》这节课中,运用了教育媒体,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使整堂课围绕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在发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中,使学习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体会,讨论中沟通,充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经历数学、思考数学、做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发展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数学思想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另外,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中,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Tag: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剪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