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集
在教读经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指导读经的蔡老师,他来自「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中心免费为所有想读经的学校提供书本;免费为所有读经老师解惑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当我得知他每周有四个晚上义务讲学,每次长达一个半小时且滴水未沾,上完课后骑脚踏车在寒风中披星戴月返家;不遗余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衣带渐宽终不悔;坚定不移地在世风日下的海边将一只只被赤潮卷上海滩的海参扔进海里,让其重获新生。我大惑不解,问他为何要如此鞠躬尽瘁,蔡老师灿烂一笑,答曰:「为更多的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话音似钟声在我心灵回荡,我决意见善思齐,以朝如斯夕如斯的恒心扎根教育,为国泰民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
秦老师
记得去年10月11日,我们许多老师听了「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蔡老师作的一场报告——《实验学校教师如何落实德行教育》。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受宠的孩子必定不孝」。也就是那一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弟子规》。几个月过去了,我和孩子们与《弟子规》的缘越结越深,《弟子规》伴随我们一同成长。
入宝山而空手归
刚开始接触到《弟子规》的时候,我随便翻了翻,发现里面的话极普通、极平常。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时我想:这些话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但是现在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至于「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更是父母为孩子力尽的「义务」,你还指望孩子为父母做到吗?不可能的。继续往下看,我看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一直往下看去,我很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以后批评学生用这些话琅琅上口,用不着讲那么多废话了。
回到学校,我开始教《弟子规》,学生也开始在我的批评声中读呀、背呀。我跟学生讲:「从此以后,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不可慢吞吞地回答;当父母命令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可拖拖拉拉;当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敬地听从;当你有了过失,父母责备你时,你要温顺地承受。」学生都听了,背《弟子规》的速度也很快。可是每星期一早上,家长送学生返校,我看到的仍然是一幅幅「父母孝顺孩子图」。有一天,一位学生的校服忘带回学校了,他打电话给他爸爸,我听到他在电话里说:「爸爸,都怪你,今天早上整理书包的时候,你没有把我的校服放进去,你上午一定要送到学校来!」他放下电话后,我问他,爸爸怎么说,他说爸爸马上送来。「马上送来!」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心惊。再联想学生各方面依然故我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我感受到了教《弟子规》的不得法。就好像进了一座宝山,却有眼不识,不知道如何开启宝藏。
见人善 即思齐
与此同时,我们学校小学部其它各班也开展了教学《弟子规》的活动。其中四年级的刘老师和五年级的谭老师,教学的效果十分好。在大家一起分享教学经验的时候,刘老师很动情地讲到班上的学生争做「孝子」的事例。在讲「入则孝」这一大节时,刘老师跟学生深情地讲了父母抚育孩子的艰辛,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殷殷的舐犊之情……古代的「八德」故事中,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经常会让她和学生感动得流泪。刘老师在每年过生日的那一天,都会给父母打电话,感谢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她让同学们到自己生日时也给父母打电话,说出对父母从心底里的感激。有的父母听到孩子的话后,甚至激动得不能自已。我听了刘老师的讲述后,心中十分感慨:原来《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谭老师跟我们讲,当她讲到「过犹待,百步余」时,让学生和她在教室里表演:她扮演主人,学生扮演客人。当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面带笑容地跟客人道:「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然后等客人刚一离开,就「砰」地一声把门带上。学生看了后全班大笑,在笑声中就体会到了诚心诚意、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谭老师的经验也给了我启示: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弟子规》就是我们的生活。
看到同事们有这么好的经验,我想到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学了马上就到班上用啊!我开始跟学生细致地讲理,讲情,讲故事。刚好班长的生日到了,她成为我们班第一个在生日那天跟父母打电话的人。我记得那天在电话里她和父母讲了很久,当她讲「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时,她的嗓子哽咽了,眼睛也湿润了。当时我在一旁想到了父母的不易,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第二个过生日的同学刚好是星期六在家过生日,我要她在家里主动跟父母谈心,用劳动来表孝心,她也做得很好。后来,同学们过生日都会主动告诉我,然后分别在电话或家里表达情意,他们都很高兴,认真地去做「孝子」应该说的话或做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