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集
[10-16 19:39:04] 来源:http://www.89xue.com 心得体会 阅读:90次
摘要:请教其它为人父母的人,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想教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很多,孩子才服你,父母也要学习、看书。教育孩子的书很多,内容五花八门,很多观点也有很大不同,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的孩子?现在的教育和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我老家在文昌,文昌是一个重教育的地方,家规很严。对长者很恭敬,家里吃饭,肯定是年长者先上座,有好吃的,也一定是给长者吃;隔壁邻居像亲人,有什么吃的,就算是一碗面、几个芋头,或家里来了亲戚带些糕点,大家都可以尝到;大家很谦让,夫妻很少有吵架,更不用说离婚(家里会抬不起头的);媳妇与婆婆像母女;孩子打架了,不管对错,父母会惩罚自己的孩子;女孩不能多嘴……规矩很多,我们都很习。
弟子规学习心得集,标签: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89xue.com
请教其它为人父母的人,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想教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很多,孩子才服你,父母也要学习、看书。教育孩子的书很多,内容五花八门,很多观点也有很大不同,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的孩子?现在的教育和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我老家在文昌,文昌是一个重教育的地方,家规很严。对长者很恭敬,家里吃饭,肯定是年长者先上座,有好吃的,也一定是给长者吃;隔壁邻居像亲人,有什么吃的,就算是一碗面、几个芋头,或家里来了亲戚带些糕点,大家都可以尝到;大家很谦让,夫妻很少有吵架,更不用说离婚(家里会抬不起头的);媳妇与婆婆像母女;孩子打架了,不管对错,父母会惩罚自己的孩子;女孩不能多嘴……规矩很多,我们都很习惯,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出来工作后,发现自己的习惯 《弟子规学习心得集(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年长者喜欢,年轻人认为很不入流,太老土。大家都学竞争、比财富。
「时代不同了,老一套在新时代是要吃亏的,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都什么时代了,还讲三从四德,还让这让那?没看到都改革开放了吗?」「你把这些东西给邻居,人家看不看得上眼?」
「不能让孩子太善良,会吃亏的。」……
为了能跟时代接上轨,我改掉了许多跟不上时代的做法,也学了许多圆滑的处世方式,学会了把自己的心藏起来,扮深沉……好习惯难养,坏习惯易学!我学得很快,也学得很入流。只要人家说好的,我可以全盘照搬。
记得女儿两岁时,我带她到一个幼儿园去玩,女儿坐在摇摇车上玩,有个小男孩也一定要坐,他妈妈用求救的眼光望着我。我想都没想就对女儿说:「来,我们让哥哥坐一下,你已经坐一会儿了。」小男孩如愿以偿。幼儿园老师看到了,对我说:「你这种做法不对,你的孩子比她的孩子小,不可以让,不然会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自卑。在美国,幼儿园老师带小朋友去捡苹果,有的孩子没捡到,抢到别人的,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要培养她的竞争能力。」虽然,这和我小时候学的谦让不一样,但是想想,女儿确实性格内向,幼儿教育工作者肯定比我更有发言权。后来,有比女儿大的孩子和女儿争东西,我再也不会让女儿谦让。
虽然,我按流俗的要求做了,但我觉得很累,教孩子也很累,常常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命太好了,还不懂事。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了!」
蔡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框架,是圣学的根基,教育孩子应从《弟子规》开始。虽然当时我没能理解,但与蔡老师的交流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很熟悉很怀念的儿时,蔡老师谦敬、真诚的一言一行,让我深信:蔡老师说好,那肯定好。
刚开始,我拿《弟子规》作家规,用来管教女儿。于是,女儿在我哄、吓、批评中「咿咿呀呀」地读呀背呀。女儿做不对时,根据情况,我只会生硬地用《弟子规》提醒她。例如,我说:「《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妈妈叫你,你怎么像没听见呀?」或拿根小棍子打她的小手:「『衣贵洁,不贵华』,妈妈拿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怎能凭着你的性子要穿这件,不穿那件?」……虽然我教得不得法,但小孩如同白纸,女儿每周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读经,受到感染,也有所变化,只是变化不太大。
中途,有两个月我很忙,没带女儿去上课,我发现女儿退步很多。老师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来我不管多忙,都坚持带女儿去读经。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很少听家长课,就算在听了,也没法定下心来听。我太忙,忙女儿、忙家庭、忙公司。我每天像只无头的苍蝇,从早到晚不停地忙。而且我想,我的目的只是教好女儿。这时,我发现中心的老师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是涛声依旧,没什么变化。我很困惑!
「见人善,即思齐」,带着疑惑,带着倒空心杯的心态,我连续认真听了几期家长课、老师课。当我照老师的方法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写下来:
「先生难与我沟通——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女儿性格很强、不合群——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工作很不顺心——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员工不能与我分忧——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
写着写着,突然我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而且大彻大悟。我很吃惊,多少年的困惑,多少年苦和累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老师讲:学贵立志!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我这么苦,这么累,每天疲于奔命,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我的志向立在「钱」上:我希望有比现在更大的房子、有车、有许许多多钱。我一直在追求欲望,所以心浮气躁;遇到问题,不是抱怨就是发脾气,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圣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拿《弟子规》对照自己,自己一无是处,已经染上太多太多不良的习惯,蒙蔽了心志。《弟子规》一字一句,像鞭子一样,一鞭一鞭抽在自己身上。这么多年,我不知道做人的标准,像盲人一样,摸着石头过河。在《弟子规》中,我终于找到了做人处世的标准。
请教其它为人父母的人,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想教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很多,孩子才服你,父母也要学习、看书。教育孩子的书很多,内容五花八门,很多观点也有很大不同,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的孩子?现在的教育和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我老家在文昌,文昌是一个重教育的地方,家规很严。对长者很恭敬,家里吃饭,肯定是年长者先上座,有好吃的,也一定是给长者吃;隔壁邻居像亲人,有什么吃的,就算是一碗面、几个芋头,或家里来了亲戚带些糕点,大家都可以尝到;大家很谦让,夫妻很少有吵架,更不用说离婚(家里会抬不起头的);媳妇与婆婆像母女;孩子打架了,不管对错,父母会惩罚自己的孩子;女孩不能多嘴……规矩很多,我们都很习惯,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出来工作后,发现自己的习惯 《弟子规学习心得集(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年长者喜欢,年轻人认为很不入流,太老土。大家都学竞争、比财富。
「时代不同了,老一套在新时代是要吃亏的,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都什么时代了,还讲三从四德,还让这让那?没看到都改革开放了吗?」「你把这些东西给邻居,人家看不看得上眼?」
「不能让孩子太善良,会吃亏的。」……
为了能跟时代接上轨,我改掉了许多跟不上时代的做法,也学了许多圆滑的处世方式,学会了把自己的心藏起来,扮深沉……好习惯难养,坏习惯易学!我学得很快,也学得很入流。只要人家说好的,我可以全盘照搬。
记得女儿两岁时,我带她到一个幼儿园去玩,女儿坐在摇摇车上玩,有个小男孩也一定要坐,他妈妈用求救的眼光望着我。我想都没想就对女儿说:「来,我们让哥哥坐一下,你已经坐一会儿了。」小男孩如愿以偿。幼儿园老师看到了,对我说:「你这种做法不对,你的孩子比她的孩子小,不可以让,不然会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自卑。在美国,幼儿园老师带小朋友去捡苹果,有的孩子没捡到,抢到别人的,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要培养她的竞争能力。」虽然,这和我小时候学的谦让不一样,但是想想,女儿确实性格内向,幼儿教育工作者肯定比我更有发言权。后来,有比女儿大的孩子和女儿争东西,我再也不会让女儿谦让。
虽然,我按流俗的要求做了,但我觉得很累,教孩子也很累,常常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命太好了,还不懂事。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了!」
蔡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框架,是圣学的根基,教育孩子应从《弟子规》开始。虽然当时我没能理解,但与蔡老师的交流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很熟悉很怀念的儿时,蔡老师谦敬、真诚的一言一行,让我深信:蔡老师说好,那肯定好。
刚开始,我拿《弟子规》作家规,用来管教女儿。于是,女儿在我哄、吓、批评中「咿咿呀呀」地读呀背呀。女儿做不对时,根据情况,我只会生硬地用《弟子规》提醒她。例如,我说:「《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妈妈叫你,你怎么像没听见呀?」或拿根小棍子打她的小手:「『衣贵洁,不贵华』,妈妈拿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怎能凭着你的性子要穿这件,不穿那件?」……虽然我教得不得法,但小孩如同白纸,女儿每周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读经,受到感染,也有所变化,只是变化不太大。
中途,有两个月我很忙,没带女儿去上课,我发现女儿退步很多。老师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来我不管多忙,都坚持带女儿去读经。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很少听家长课,就算在听了,也没法定下心来听。我太忙,忙女儿、忙家庭、忙公司。我每天像只无头的苍蝇,从早到晚不停地忙。而且我想,我的目的只是教好女儿。这时,我发现中心的老师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是涛声依旧,没什么变化。我很困惑!
「见人善,即思齐」,带着疑惑,带着倒空心杯的心态,我连续认真听了几期家长课、老师课。当我照老师的方法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写下来:
「先生难与我沟通——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女儿性格很强、不合群——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工作很不顺心——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员工不能与我分忧——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
写着写着,突然我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而且大彻大悟。我很吃惊,多少年的困惑,多少年苦和累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老师讲:学贵立志!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我这么苦,这么累,每天疲于奔命,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我的志向立在「钱」上:我希望有比现在更大的房子、有车、有许许多多钱。我一直在追求欲望,所以心浮气躁;遇到问题,不是抱怨就是发脾气,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圣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拿《弟子规》对照自己,自己一无是处,已经染上太多太多不良的习惯,蒙蔽了心志。《弟子规》一字一句,像鞭子一样,一鞭一鞭抽在自己身上。这么多年,我不知道做人的标准,像盲人一样,摸着石头过河。在《弟子规》中,我终于找到了做人处世的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Tag: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综合范文 - 心得体会
上一篇:班主任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