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集
讲习期间发放学习材料《弟子规》、《孝经》时,我不经意地装起了几本,放在柜子中。当下感到心中惶恐不安,翻然醒悟过来,马上和会务组老师打了招呼,心才平静下来。
老师的讲习,每天都对我有所触动。有一天收拾果盘时,不小心把水洒到床上,我忽然想「事勿忙,忙多错」,当再拿起一个盘子时,我就想「执虚器,如执盈」的教诲,使我轻轻走进卫生间,把果盘里面的余水倒掉,马上改掉做事急急忙忙的毛病。
几天来,各位老师的身教、言教,和他们满怀至诚爱心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深深地感触到《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不光背《弟子规》,更重要的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以身示范。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把《弟子规》作为一生的功课力行。
《弟子规》如是教化着我
在第七期儿童经典教育教师讲习班的学员中,有一位尚在高校读书的女生,面带稚气地走向讲台,与学友们一同分享几天来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台前站稳后,她首先给在座的老师和学友们鞠躬。这一躬,非常的标准——九十度,真诚而充满敬意。这一躬,在她同龄的心浮气躁、目无长辈的年轻人中,是极为少见的。
话就从鞠躬谈起。她坦言:「学习《弟子规》几天来,我第一次学会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以前,见到师长,顶多点点头,打声招呼就不错了。学《弟子规》后,发现其中有许多教我们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话语。我将这种尊敬、恭敬内化为存心之后,才能深深地鞠下这一躬。」
接着,她娓娓讲述一件发生在餐桌上的事:「大家一起用餐时,桌上放着几副公筷供大家夹菜使用。可我不小心将公筷放入了自己的口中。第一念我想:这筷子就当是自己用的吧。但《弟子规》上『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的教诲不断在心中萦绕,我连忙站起身,主动换了一双干净的筷子,避免大家少一双公筷的不便。」
对她这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落实《弟子规》的认真态度,在座的学员们都点头称是。此时,她又给大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中午,我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放在院中的台面上,就去忙别的事了。等我回来时,发现苹果不翼而飞。平时我可能就不再过问这件小事了。但是几天来,接受《弟子规》的熏陶后,我明确地做出判断:这件事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弟子规》上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不能纵容这种行为。更何况在这样一个传播圣贤教诲的地方,犯偷盗罪,后果是很严重的。」
「于是我就在院中寻找。果然看见几位男生正在分吃苹果,那个苹果很像是我的。于是,我鼓足勇气,走上前,问他们苹果是不是在台子上拿的。一个男生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还以为没有人要了呢。我一字一顿地把《弟子规》上的话背给他们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其中一个男生的脸红了,另一个人也现出了紧张的神情。看来,他们已经认识到了错误。」
「此时,是不是我就可以转身走了呢?《弟子规》教我们『泛爱众』,我绝不能陷他人于偷盗的不义。于是,就大大方方地对他们说:以后注意就行了。这个苹果是我送给你们的,安心吃吧!」
台下,响起鼓励的掌声。
稍顷,她泪光闪动,感激地说:「《弟子规》真是太好了。现实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能在《弟子规》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它!」
编后语:《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的啊!
本文由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根据第七期儿童经典教育教师讲习班王学员的分享讲话整理
家教为她护航
十四岁那年,她被送往北京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十六岁那年,她被医生判定为活不过十九岁。如今,她已过不惑之龄,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能活到今天,她说全靠父母师长的教诲和兄弟姐妹的扶助。
上学时,她虽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父母对她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放松。不曾娇惯,不曾特殊。让她如健康的孩子一样生活。她是长女,父母教育她上要孝敬父母、下要照顾弟妹,家中还需要她帮忙操持家务,要学会在坚忍中行人所不能行。
放学了,她走入厨房给全家人准备晚餐,边准备边留心钟表,因为在爸爸妈妈走进家门时,她想给父母捧上温热的洗脸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