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集
八、明辨是非
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只要我们教育好她,她就能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习《弟子规》让孩子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有一次,我带她到医院去看望一个病人,同病房的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不知因什么事和妈妈争执起来,小予就对这个男孩说:「哥哥,你怎么能和妈妈顶嘴呢?这就是不孝顺妈妈!」那个男孩果然不好意思了。
还有一次,小予看到亲戚一个孩子不听妈妈的吩咐,就趴到我的耳边小声说:「妈妈,他没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我就引导她:「『见人恶,即内省』,不能光看见人家的不好,还得对照对照自己哦!」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狗,我们一叫它的名字,它就摇着尾巴跑过来。小予摸着它的头夸奖说:「小狗,你做到『父母呼,应勿缓』了。」我赶紧纠正:「应该是『主人呼,应勿缓』。」你看,她还真能学以致用呢!
九、感念亲恩
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是小予的生日。在此之前,仉老师已给她们讲了过生日应该怎样做,比如不要礼物,让父母开心,向父母说「三句话」等。在孩子过生日这天,我先问她:「你过生日应该怎样做?」她就把老师讲的话说了出来。我说:「很好,因为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所以这一天你要多干一些活,来感谢妈妈。」果然,这一天她特别勤快,擦桌子、洗碗、扫地,还不时说一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应该多干活。」我给她买了一个小生日蛋糕,在切蛋糕的时候,她对我们说了「三句话」:「感谢爸爸妈妈把我带到这个美丽、幸福的世界上;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祝爸爸妈妈健康长寿。」每说一句话都深深地鞠上一躬。孩子的心非常真诚,我的心里也热乎乎的。睡觉前,小予还为我很仔细地洗了脚,洗了袜子。今年这个生日,小予过得有意义,我也很难忘,因为孩子知道感恩了。
十、小予立志
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小予突然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当老师可以教学生很多东西,我愿意教学生。」我说:「很好,要想当一位好老师,自己什么都不会行不行?所以,你如果真想当老师,必须现在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才有能力教好学生啊。」从那时起,只要看到她学习懈怠或行为不妥时,我就用她的「志向」提醒她。现在小予的志向更加明确:要当像蔡老师那样的老师,到世界各地去教「学生」。有时还提醒我:「妈妈,你多看蔡老师的讲课吧,这样才能教育好我。」我们全家就是这样沉浸在教学相长的喜悦中!
感谢仉老师推荐供稿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朱老师
我和女儿一起学习《弟子规》,转眼已经三个月了,深深体会到古圣先贤在字里行间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同时,也痛感自己身上积累了多年的垢习,洗濯起来费时费力,不觉中也影响到对女儿的教育。可以说,我学习《弟子规》是三步一回头,有苦有乐,有忧有喜。
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动员了爸爸、妈妈,跟着我和女儿一起去听课,当时我的想法是,他们都需要学习,女儿要学习如何孝敬长辈,父母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我很开心,感觉家里人各就各位,我只用把《弟子规》请回家就行了。
那段时间我很认真,晚上辅导孩子写「善行记录」,然后进行评定。一个星期下来,女儿的善行写了不少条,但感觉都是蜻蜓点水,没有进到心里去。犯了错不能说,一批评她就哭,她一哭我的心头就有气,觉得学了《弟子规》为什么还做不好,忍不住就更加严厉地批评她。
为什么孩子不肯接受批评?我也是按照《弟子规》上讲的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想到平时做错了事,父母说我的时候,表面在洗耳恭听,其实心里颇不以为然,有时会敷衍父母几句,而有时则为自己找借口。「父母教,须敬听」,内心的恭敬才是最重要的,而女儿的表现,不正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而且女儿模仿得很像,也是做出认真听的样子,但心里还觉得自己没错,很委屈。原因就在我自己身上。
后来,我就从自身改正,首先自己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比如炒菜的时候,父亲说我火候掌握得不对,我改正了以前认为无所谓的态度,恭恭敬敬地承认错误,而且下次再炒菜时,一定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去做。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即使父母没觉察到,我也诚恳地承认,请父母原谅。结果,这样只做了几次,效果就不可思议。女儿对我的批评肯接受了,而且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这样做一点都不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