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案3
[07-12 16:19:49]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894次
摘要: 12.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 ,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扇形= 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 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 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
圆教案3,标签: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12.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 ,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扇形= 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
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
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
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边心距r、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
1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及S扇形= 的公式的应用.
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
教学关键 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
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4.1 圆 3课时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4课时
www.89xue.com 24.3 正多边形和圆 1课时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3课时
24.1 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圆的有关概念.
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口答下面两个问题(提问一、两个同学)
1.举出生活中的圆三、四个.
2.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
老师点评(口答):(1)如车轮、杯口、时针等.(2)圆规:固定一个定点,固定一个长度,绕定点拉紧运动就形成一个圆.
二、探索新知
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12.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 ,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扇形= 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
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
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
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边心距r、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
1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及S扇形= 的公式的应用.
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
教学关键 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
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4.1 圆 3课时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4课时
www.89xue.com 24.3 正多边形和圆 1课时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3课时
24.1 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圆的有关概念.
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口答下面两个问题(提问一、两个同学)
1.举出生活中的圆三、四个.
2.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
老师点评(口答):(1)如车轮、杯口、时针等.(2)圆规:固定一个定点,固定一个长度,绕定点拉紧运动就形成一个圆.
二、探索新知
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Tag: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圆教案2